光电技术研究所

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

 首页  光电所简介  科研动态  科研队伍  实验设备  科研成果 
站内搜索:
科研动态

半导体参数测试仪
回流焊锡机
光纤光栅传感网络分析仪
激光光束分析仪
光纤熔接机
光时域反射仪(OTDR)

实验设备
您的位置: 首页>>实验设备>>正文

激光光束分析仪
2018-08-08 admin    (点击: )

LS-2000激光光束分析仪

一、简介:

LS-2000激光光束分析仪由北京物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SensorPhysics公司在LS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开发研制的的最新版本。

LS-2000是用于分析激光光束强度(功率、能量)的二维分布、测量光束直径等参数的仪器。它在激光器研制、生产及应用中是必不可少的测试工具。

LS-2000的硬件可靠性高,软件升级方便。

二、组成部分:

1.基本系统:

包括LS-2000专用图象采集卡及专用软件包。专用图象采集卡用于处理来自光图象探测器的模拟信号,将其变为PC机可接受的数字信号后送入PC机处理;LS-2000专用软件包由“实时探测”,“存贮功能”,“分析测试”等几部分组成。

2.图象探测器:

根据被测激光的使用波长,可选以下探测器:

a)可见及近红外波段(400nm-1100nm)

常用激光器如He-Ne,Ar离子,YAG、YVO4及其倍频,半导体发光管及激光管,染料及钛宝石激光器的输出波长均在此波长范围内。这一波段的图象探测器可选用通常的硅CCD(电荷耦合器件)摄像机,根据测试的需要可选标准型、专用型等不同档次的摄像机。

b)紫外-可见-近红外(193nm-1100nm)

经特殊处理的硅CCD摄像机可工作于这一波段,可用于测量YAG激光的三、四倍频等。

c)可见及近红外(0.4μm-2.2μm)

这一波长范围主要使用PbO,PbS光电阴极的真空摄像管作为图象探测器。

d)中红外(1.5μm-12μm)

主要用于测量CO2激光及其倍频等。可选用热电(Pyroelectric)型探测器矩阵作为图像探测器。

3.电脑及打印机

可选用任何装有相当于奔腾级CPU以上的PC类电脑。分析软件需运行在Windows95或以上版本的平台。打印机用于输出测试结果,建议使用彩色喷墨打印机。

4.光学暗箱

由于被探测的激光强度通常高出图象探测器接收灵敏度若干个量级,因此必须将被测激光强度衰减到探测器的线性工作区内,并妥善屏蔽高灵敏的图象探测器使其不受杂散光的影响。光学暗箱由箱体、电源及 楔形石英反射分束器、反射器、中性衰减片组、光陷阱及相应光学调节架组成。

a).楔形石英反射分束器:利用被测光束在其第一入射表面的反射光束(反射率约4%)作为光束分析仪的取样光束(可能要需进一步衰减)。由于石英的热吸收及热胀系数均很小,故石英分束器可在较强入射光的情况下保证被测光束的光斑不畸变;楔形反射器的两个表面成一定夹角,可将两个反射光束分开,不发生干涉。

b).中性衰减器由两组旋臂式衰减片组串联组成 。每组4片衰减片,其透过率各不相同。

利用旋臂,可方便地组合衰减倍率以细调进入探测器的光功率、能量。

c).光陷阱是用于吸收不用的衍射光束,以消除杂光干扰。

d).楔形石英反射分束器、反射器均置于光学精密调节架上,以保证其平稳调节。

e).电源及信号输出线 ;

f).光学暗箱的空间按可同时放入两组光图象探测器的空间设计。

三、系统主要性能、指标:

1.与PC有关的性能:

软件平台:LS-2000工作在Win95;98;NT;2000平台上;

图象采集卡:1/2尺寸的PCI卡;

图象分辨率:640x480或320x240,256色;

图象探测器的输出接口:RS-170(NTSC),CCIR(PAL)

2.图象获取功能

实时采集:可随时监测光束强度(功率、能量)的二维分布、给出三维分布图及通过光束内任一点的沿X-Y方向的光强分布曲线,并显示直径等参数。

图象“冻结”:可根据需要捕获典型的光束图象,作为TIFF文件存贮,供分析处理。

连续及脉冲图象的“抓取”:LS-2000具有“软触发”功能,其软触发阈值可以调节。它不需要触发电脉冲,增加了使用的方便性和安全性,特别是对于Q开关脉冲激光器的场合,由于不需要电脑与激光器之间的电信号相接,大减小了硬件损坏及相互干扰的可能性。

3.分析测量功能

二维光束截面功率、能量分布;

光束截面功率、能量的三维图(任意方位角,俯仰角);

通过光束截面内任一点沿X,Y方向的光强分布;

不同定义下的光束直径及与高斯分布的拟和程度;

4.其它功能

自动反差调整功能

快速连续取、放多幅图象

打印功能——将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或被选取的部分“所见即所得”地打印出(可与激光、喷墨等多种型号打印机兼容)。

关闭窗口

Copyright © 2005 -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

版权所有:河北地质大学光电技术研究所